[无锡市]爱心承载责任 用心传递温暖——记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孙艳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14日来源:滨湖区红十字会
特殊成人礼成就志愿之路,2000年,那年年满十八岁的她想要给予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她对自己说:今天我18岁,是成年人了,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抛弃依赖,扛起责任,我成人,我担当,该用什么礼物来献给我的第一个成人礼呢?当时正逢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断报道血库血荒的消息。2000年1月1日,她捋起衣袖,走进商业大厦无偿献血车上,以200毫升殷红的鲜血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以这样特殊的礼物作为自己的成人礼,从此踏上志愿者之路。
2001年至2003年,她在大学就读期间,加入学校义工志愿者队伍,定期到老年福利院进行义工服务,每年都坚持义务献血和志愿者宣传活动。2005年5月,她自愿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并留下了血型资料。自2000年至今坚持无偿献血。
无私奉献行助人博爱之路,2009年9月的一天,她下班回家吃饭,刚一进门,她母亲就说:“上午,市红十字会打电话找你,不知道有什么事?”她瞬间意识到了什么。虽说此事在意料之中,但毕竟她从来没有经历过,有几分担忧,经过一番思想,她坚定了信心和勇气。下午,市红十字会来电证实了她的疑惑。原来,有一位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6岁女童在中华骨髓库中与她初步配对成功,红十字会致电询问她的意见。“我愿意!”她的回答干脆坚决。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让她再深入考虑,“这没什么,换做别人,也会这样做的。”同年12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手术,细胞成功采集,并当天就送到上海,6岁女童得以顺利手术。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艳在无锡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有关遗体(器官)捐赠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知道自己的身体器官和组织能被医学界再次有效利用,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经过与家人的商量,4月1日孙艳和父母一家三口提交了《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表》,2021年9月,她的父亲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者。
爱心公益续行筑梦之路,2019年起她了担任无锡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积极团结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她说当志愿者,是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他使自己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每年她都会和捐赠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走上街头募集和动员市民加入造血干细胞和器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她所属的开发区已有3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无锡已经成为江苏骨髓库分库重要捐献城市。10余年来,她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中,采取多种措施,壮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在群众中大力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宣传普及,倡导人文关怀,组织志愿者走进医院看望白血病患者,充分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组织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服务队开展联谊活动,加强志愿者思想交流,了解志愿者心理状态和各种诉求,坚定履行承诺的信心,促进了队伍的稳定。
志愿防疫助力担当之路,2022年3月以来,有时候她是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开会,有时候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有的时候是去社区流调核查,有时候要去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位处理疫苗接种情况,有的时候在核酸样本转运。。。。。。无论何时何地,目的只有一个,挡在疫情之前,守护市民健康!接到征集防疫服务志愿者通知后,孙艳率先垂范,争当先锋,“我是书记我先上!”她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工作,第一个奔赴社区防疫一线,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凌晨5点,破晓前的天色还未亮,孙艳作为全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已经披挂上阵全副武装。她工作认真,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口罩和面屏,脸上却仍挂着笑容。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信息核对、维持秩序、核酸样本转运……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39℃的高温天她不怕苦,不怕累,与她一同工作的环湖社区、渔港社区和隐秀苑社区领导曾多次夸赞她的奉献精神,而在她看来:“为防疫工作奉献力量,我义不容辞。”
“我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伸出关爱的双手,更多爱心志愿者能参与志愿服务等爱心行动中来,贡献我们的力量,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在志愿者的路上,孙艳日积跬步,行稳致远。她以爱心真情诠释着一位普通人的人间博爱、无私奉献,以萤光之火守护锡城安宁,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