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南京市]人美心善 南京女孩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8日来源:南京市红十字会

她和他,一个“90后”,一个“10后”,相差12岁;她和他,一个住在南京,一个远在千里。这样两位互不相识、互无关联的人,因为一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2022年11月28日,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24岁的美丽女孩小刘成功捐献了23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12岁白血病少年送去“生命的种子”,成为江苏省第1114位、南京市第138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记者见到了这位率真善良、充满正能量的女孩,据悉,小刘今年刚入职一家国企,负责宣传工作,在单位她兢兢业业,务实肯干。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畏苦、不惧难,下沉园区,积极协助疫情保障志愿服务。当提及如何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结缘之时,小刘的思绪又回到了2018年那个不寻常的日子,并向我们讲述了她多年来的公益之路。

特殊的“生日礼物”

2018年,小刘在自己20岁生日当天,送给了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光荣地成为了中国第217863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小刘说第一次萌发捐献器官的想法源自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影片中80岁高龄的老母亲忍痛捐献去世儿子所有可用器官,挽救了3人生命。“那一瞬间,我感受到来自生命的震撼,这份震撼让我重新对生命意义有了新的感悟。”

1ce426761267d09611590f33c6c2231.jpg

从那以后,小刘有意识地去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开始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平台,阅读了国内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和许多关于器官捐献的感人故事,她最终决定在20岁生日当天,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为救他人毫不犹豫

公益之路,一旦开始,就是长行。从2020年开始,小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用涓涓热血铺就生命之路。她先后4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200ml。2021年元旦节刚过,她再次到街头献血,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那一刻便萌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想法,当即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等待配型救人。正是这份爱心、这份善举在一年后将她与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年9月,小刘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接到电话时,我还在上班,听说自己与一名患血液疾病的少年配型成功,感觉特别荣幸、激动。”回家第一时间她将此消息告知了父母。父母知道女儿即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十分心疼她,但他们心里明白女儿是在做好事,“为人父母也不希望别的孩子受苦”。之后,经过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等流程,各类身体指标确认符合捐献标准,小刘坦言:心中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11月23日,小刘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采集医院接受捐献前准备。经过9针动员剂注射,11月28日一早,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她像往常献血一样伸出手臂,鲜红色的血液缓缓地从她的身体里流出,注入病床旁的一台血细胞分离机。在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小刘状态轻松,始终面带淡淡微笑,仿佛自带阳光,给人无比温暖的感觉。她不时转头看看“血袋”,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我想,从我身体里流出来的不仅是血液,更是一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小刘表示,她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不经意的一个决定为她带来了人生中一抹最靓丽的色彩。

64063a4e57dc9a0365a815865ab88a4.jpg

凡人善举让爱延续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像小刘一样办理器官捐献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越来越多,捐献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为了医学事业和人道主义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爱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展现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同时也成就了他们不凡的人生。


[南京市]人美心善 南京女孩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2022-11-28    来源:南京市红十字会

她和他,一个“90后”,一个“10后”,相差12岁;她和他,一个住在南京,一个远在千里。这样两位互不相识、互无关联的人,因为一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2022年11月28日,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24岁的美丽女孩小刘成功捐献了23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12岁白血病少年送去“生命的种子”,成为江苏省第1114位、南京市第138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记者见到了这位率真善良、充满正能量的女孩,据悉,小刘今年刚入职一家国企,负责宣传工作,在单位她兢兢业业,务实肯干。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畏苦、不惧难,下沉园区,积极协助疫情保障志愿服务。当提及如何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结缘之时,小刘的思绪又回到了2018年那个不寻常的日子,并向我们讲述了她多年来的公益之路。

特殊的“生日礼物”

2018年,小刘在自己20岁生日当天,送给了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光荣地成为了中国第217863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小刘说第一次萌发捐献器官的想法源自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影片中80岁高龄的老母亲忍痛捐献去世儿子所有可用器官,挽救了3人生命。“那一瞬间,我感受到来自生命的震撼,这份震撼让我重新对生命意义有了新的感悟。”

1ce426761267d09611590f33c6c2231.jpg

从那以后,小刘有意识地去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开始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平台,阅读了国内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和许多关于器官捐献的感人故事,她最终决定在20岁生日当天,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为救他人毫不犹豫

公益之路,一旦开始,就是长行。从2020年开始,小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用涓涓热血铺就生命之路。她先后4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200ml。2021年元旦节刚过,她再次到街头献血,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那一刻便萌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想法,当即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等待配型救人。正是这份爱心、这份善举在一年后将她与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年9月,小刘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接到电话时,我还在上班,听说自己与一名患血液疾病的少年配型成功,感觉特别荣幸、激动。”回家第一时间她将此消息告知了父母。父母知道女儿即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十分心疼她,但他们心里明白女儿是在做好事,“为人父母也不希望别的孩子受苦”。之后,经过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等流程,各类身体指标确认符合捐献标准,小刘坦言:心中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11月23日,小刘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采集医院接受捐献前准备。经过9针动员剂注射,11月28日一早,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她像往常献血一样伸出手臂,鲜红色的血液缓缓地从她的身体里流出,注入病床旁的一台血细胞分离机。在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小刘状态轻松,始终面带淡淡微笑,仿佛自带阳光,给人无比温暖的感觉。她不时转头看看“血袋”,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我想,从我身体里流出来的不仅是血液,更是一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小刘表示,她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不经意的一个决定为她带来了人生中一抹最靓丽的色彩。

64063a4e57dc9a0365a815865ab88a4.jpg

凡人善举让爱延续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像小刘一样办理器官捐献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越来越多,捐献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为了医学事业和人道主义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爱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展现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同时也成就了他们不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