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南通市]通州区:为民办实事 帮扶出真情

发表时间:2022年12月02日来源:南通市通州区红十字会

  千里支援显真情,苏陕协作一世情。自2017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红十字医院——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坚决扛起对口支援的使命责任,对受援单位镇巴县人民医院采取“派下去指导”和“送上来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支援工作,有效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达到同质化管理,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

  2022年7月,通州区人民医院派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冒拥军及主管护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丁培琴到镇巴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和个人得失,跨越千里来到大巴山深处,克服饮食不习惯的烦恼,用心解除病患,用情服务群众,用执著和坚守践行对口支援专家的初心、使命,用厚德和仁爱谱写医者的为民情怀,将三级医院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理念植根于基层医务人心中。同时,接纳镇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闻兴军和总护部干事赵俊君到该院进修学习。

  用心解除病患 用情服务群众

  冒拥军作为自愿申请援镇的消化内科专家、通州援镇巴医疗队队长,初到镇巴县人民医院之后,他发现所支援的消化科总共只有4名医生,却管理着整个病区兼消化内镜工作。他深知其中的不易,于是从科室管理入手,认真结合消化内科人才结构、综合服务能力、学习氛围等实际,制定出科室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大手”牵“小手”开展“传、帮、带、教”技术能力提升,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思维转变。

  除了做好临床及教学工作。他带领团队着手临床课题的研究,围绕当天开展的手术进行分享,并进行综合点评。工作时间之外,他还时常与科主任共同交流两地医疗经验,探讨消化内镜的重要性,并共同拟定采购治疗所需氩气刀、超声内镜探头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消化内科特有的内镜治疗技术。

  在他的帮助下,县人民医院开展的内镜下息肉切除、胆胰管疾病、ERCP等手术及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他积极参与病房一线工作,通过教学查房、指导病历规范书写、疑难病例讨论、临床带教、会诊及学术讲座等多种支援方式,使得医院在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诊疗操作规范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所提高。

  在对口支援期间,冒拥军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共体下乡义诊活动,让山区群众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即将结束,冒拥军在镇巴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带不走的队伍以及难忘的情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从江苏出发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倾囊相授 深情帮扶

  丁培琴到达镇巴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深入到县人民医院了解情况,结合医院护理管理和创建三级医院目标,制定帮扶计划,提高护士长管理及应对新冠肺炎防治水平、护理智慧系统能力,她先后开展“护理智慧系统建设”“专科护理建设”“不良事件上报”“敏感指标的统计分析”等专题培训,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等方式,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进一步拓宽基层护理人员视野。

  在镇巴的每一天,丁培琴都会下沉科室,亲身示教护理查房流程,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新护理查房模式——PBL教学。

  通过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析诊断,得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模式能够对病人病情或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使整个查房过程在提问和解答中进行,大家积极交流经验,集思广益,真正诠释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方法同在。

  丁培琴在帮扶工作中了解到医院年轻护士长较多,管理经验不足,结合医院现状,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架构,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和工作风险等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是镇巴同事、患者们的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回到江苏不是结束,而是新开始,我将努力搭建两地沟通桥梁,通过电话微信继续帮助镇巴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结束工作回到江苏的丁培琴在电话里感慨的说。

  帮扶与自强并举,输血与造血同步。援镇医疗队传递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接力棒,江苏医疗专家在镇巴这片热土上挥洒着汗水与智慧。通过对口帮扶,不仅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更为当地医院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队伍,医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南通市]通州区:为民办实事 帮扶出真情

2022-12-02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红十字会

  千里支援显真情,苏陕协作一世情。自2017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红十字医院——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坚决扛起对口支援的使命责任,对受援单位镇巴县人民医院采取“派下去指导”和“送上来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支援工作,有效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达到同质化管理,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

  2022年7月,通州区人民医院派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冒拥军及主管护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丁培琴到镇巴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和个人得失,跨越千里来到大巴山深处,克服饮食不习惯的烦恼,用心解除病患,用情服务群众,用执著和坚守践行对口支援专家的初心、使命,用厚德和仁爱谱写医者的为民情怀,将三级医院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理念植根于基层医务人心中。同时,接纳镇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闻兴军和总护部干事赵俊君到该院进修学习。

  用心解除病患 用情服务群众

  冒拥军作为自愿申请援镇的消化内科专家、通州援镇巴医疗队队长,初到镇巴县人民医院之后,他发现所支援的消化科总共只有4名医生,却管理着整个病区兼消化内镜工作。他深知其中的不易,于是从科室管理入手,认真结合消化内科人才结构、综合服务能力、学习氛围等实际,制定出科室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大手”牵“小手”开展“传、帮、带、教”技术能力提升,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思维转变。

  除了做好临床及教学工作。他带领团队着手临床课题的研究,围绕当天开展的手术进行分享,并进行综合点评。工作时间之外,他还时常与科主任共同交流两地医疗经验,探讨消化内镜的重要性,并共同拟定采购治疗所需氩气刀、超声内镜探头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消化内科特有的内镜治疗技术。

  在他的帮助下,县人民医院开展的内镜下息肉切除、胆胰管疾病、ERCP等手术及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他积极参与病房一线工作,通过教学查房、指导病历规范书写、疑难病例讨论、临床带教、会诊及学术讲座等多种支援方式,使得医院在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诊疗操作规范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所提高。

  在对口支援期间,冒拥军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共体下乡义诊活动,让山区群众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即将结束,冒拥军在镇巴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带不走的队伍以及难忘的情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从江苏出发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倾囊相授 深情帮扶

  丁培琴到达镇巴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深入到县人民医院了解情况,结合医院护理管理和创建三级医院目标,制定帮扶计划,提高护士长管理及应对新冠肺炎防治水平、护理智慧系统能力,她先后开展“护理智慧系统建设”“专科护理建设”“不良事件上报”“敏感指标的统计分析”等专题培训,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等方式,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进一步拓宽基层护理人员视野。

  在镇巴的每一天,丁培琴都会下沉科室,亲身示教护理查房流程,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新护理查房模式——PBL教学。

  通过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析诊断,得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模式能够对病人病情或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使整个查房过程在提问和解答中进行,大家积极交流经验,集思广益,真正诠释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方法同在。

  丁培琴在帮扶工作中了解到医院年轻护士长较多,管理经验不足,结合医院现状,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架构,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和工作风险等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是镇巴同事、患者们的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回到江苏不是结束,而是新开始,我将努力搭建两地沟通桥梁,通过电话微信继续帮助镇巴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结束工作回到江苏的丁培琴在电话里感慨的说。

  帮扶与自强并举,输血与造血同步。援镇医疗队传递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接力棒,江苏医疗专家在镇巴这片热土上挥洒着汗水与智慧。通过对口帮扶,不仅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更为当地医院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队伍,医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