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生命·遇见 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让生命在大爱中延续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04日来源:镇江市红十字会
又是一年清明时,感念大爱寄深情。4月3日上午,市红十字会、江苏大学红十字会在市博爱园举办“生命·遇见”全市遗体器官捐献者清明公祭活动,致敬遗体器官捐献者,共同缅怀他们无私博爱的高尚精神。这也是市红十字会连续第九年举行清明公祭活动。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武鸣出席活动并讲话。
公祭活动现场庄严肃穆,来自市红十字“生命永恒”志愿服务团队、市红十字冠名医院、市红十字团体会员单位、江苏大学医学院、各市(区)红十字会、江苏省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的代表以及捐献者家属相聚于此,以集体默哀、敬献鲜花、朗诵诗歌、宣读倡议书等形式,表达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无限哀思和奠念之情,并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张世仁、潘德明、张绍森、王昌道……纪念园内鲜花簇拥的纪念碑上镌刻着158位捐献者的名字,每一位捐献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
活动中,不少捐献者家属在刻满捐献者名字的纪念碑前找寻亲人的名字,60多岁的捐献者家属孟月红,半跪在碑前一遍遍深情地抚摸着丈夫的名字,低声诉说着思念之情。2010年,孟月红的丈夫侯贵恒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毅然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出来,为医学教研做贡献。
参加活动的江苏大学医学院学生田恺被捐赠者的大爱精神所感染,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他说:“我们共同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这既是一次生动的科学教育,也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知,对医学的价值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作为一名医学院学生,我将秉持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不仅是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奉献社会的表现,更是推动了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彰显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爱胸怀和无私境界。”武鸣表示,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延续生命、奉献爱心的崇高事业,鼓励全社会支持遗体器官捐献,提高公民捐献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在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市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爱心志愿者广泛宣传动员下,遗体捐献的理念和行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支持和参与,全市登记与捐献人数逐年提升,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取得了新进展。今年以来,全市已实现遗体捐献10例。截至目前,全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线上15830人,线下863人,实现遗体捐献158例、器官捐献33例,角膜捐献16例。
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军,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陈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监事长张志耕,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贺丽娟,江苏大学团委书记徐占东,江苏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沈雪妹,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郦锡梅,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科文,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宏斌,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朱朝阳以及市文明办、市财政局等相关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了活动。
图文来源:镇江壹周、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