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盐城市]盐都红会启动院前应急救护微单元调研和预布设工作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18日来源:博爱盐都

因各类灾害、意外或相关疾病引起人心脏和呼吸骤停导致毫无预兆猝死的情况在国内外均较为常见。全球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约300万例,我国约55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这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而SCD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在猝死发生的最初6分钟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除颤。因心脏搏动突然停止,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瞬间丧失,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供血完全中断,身体进入临床死亡状态。由于大脑皮层能够耐受的缺氧时间仅为4-6分钟,在这之后脑部等重要器官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所以,心脏骤停后的4—6分钟内需尽快进行CPR+AED,尽快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近年来,社会各界敬畏自然、保护生命的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众对院前救护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公共场所AED等应急救护设备的配置和普及表现出很强的需求。各地也积极以为民办实事项目、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民众使用AED为进一步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实例也屡见报道。

红十字会作为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中均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而应急救护即对公众进行院前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用AED辅助实施心肺复苏(CPR)又是这一核心业务的重中之重。

在盐城市盐都区,区红十字会重点重抓院前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特别是2012年以来,把握省政府实施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为民办实施项目契机,推进每个家庭至少一人懂或者会用心肺复苏技能,红会工作人员全部受训成为培训师资,还在教育、卫健系统及社会爱心人士中接受报名和选拔参加总会和省红会专业培训成为救护培训师资,并在实践演练中选用骨干(目前骨干师资有20多人,在全市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包揽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常态化进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社区开展以CPR+AED、气道异物梗阻排除为主要内容的救护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初级救护员千余人(2022年达3000余人),群众性普及培训万余人(2022年近30000人),获评省先进集体。

从2019年起,区红十字会通过政协提案和项目申请方式,争取“救护培训及设备布设”列入2020年盐都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依照招标采购规范流程,投入70多万元,在全区14个镇(区、街道)的21个人员密集场所布设了立柜式智能AED,AED地图手机查询、立柜自带LED救护培训视频集中控制、日常播放功能全部上线,并与相关方面签订AED管护协议,鼓励指导建立管护志愿服务队,且专题举办AED管护使用培训班。2021年,区红会又为含市三院在内卫健系统24家医疗卫生单位及盐渎派出所各布设1台AED,龙冈镇政府也以项目化工作在辖区内的各社区村居和景区共布设了30台AED。2022年,区红十字会又在试点博爱家园和养老照护项目的社区和重点部位布设了AED。2023年1月,区红会负责的含在全区54所中小学各配置1台AED在内的“提升应急救护能力项目”列入2023年盐都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3月7日已在盐城市政府采购网公告采购AED意向,目前开启正式招标采购。

在着力推进AED 布设和CPR+AED培训工作过程中,盐都区红十字会执委会成员放眼全局,看到在AED配置呼声较高,配置点越来越多的当下,各地投放密度、推广方式、管理模式整体处于自发状态。配置不均匀,投放使用与院前专业急救网络缺乏有效衔接等重投放轻管理、重前期轻后期、重示范轻整体的尴尬局面和民众“不会用、不愿用、不敢用”问题还很常见,充分感受到AED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使用的学习及运维管护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红十字会组织而言,要在“ 使用方法学到位、需要场所配到位、平时运维管到位、应急取用保到位”四个方面发力,推动高效能实践闭环形成。当前,要在使用方法学到位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激发民众兴趣,提升培训效能。为此,区红十字会启动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调研和预布设工作。

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是指包含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CPR仿真模拟人、AED仿真训练机、师资端平板电脑等全套应急救护培训设备,便于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师资教学与自助体验相结合方式,运用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的学习、训练及模拟考试的单元。微单元其关键组成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研发、浙江国跃科技有限公司量产和技术支持的应急救护一体机,是集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包、交互大屏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该设备不仅能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AED巡检、耗材预警、使用监控、日志管理等远程管理功能,更通过环境营造、物联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应急救护设备查找、导航,呼救、急救知识学习等服务,还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体外自动除颤器训练机和一体机大屏互联,为使用者提供心肺复苏体验、学习、训练和模拟考核等人机交互功能。例如设置训练模式后,心肺复苏模拟人将与“应急救护一体机”联通,训练人员在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大屏上实时显示施救者的按压力度和频率,在监测到按压力度不够时,将语音提示按压错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以达到正确施救的教学目的。可以说,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是红十字会组织与时俱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模拟实景引导公众学习急救、学会急救、敢于施救的高效能单元。

早在2021年,盐都区红十字会争取支持,在盐城市第二小学共同着力建设含红十字会馆、生命健康体验教室在内的体验性、互动性功能较强的场馆,配置了智能AED和应急救护一体机,引起了师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家长也通过学校开放日活动实地体验CPR+AED模拟操作。2023年初,区红十字会又在紫金大厦写字楼备灾救灾中心布设运行一台应急救护一体机,来往办事群众和大厦办公人员对此好评如潮。

浙江杭州是全国第一家针对公共场所AED配置进行立法和实施的地市,救护培训工作力度和效能也走在全国前列。3月下旬,盐都区红十字会为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效能,专题到杭州实地考察包含应急救护一体机在内的公共场所微单元,深切感受到这种微单元以推广普及应急救护CPR+AED技能培训以及培养战备急救员为目标,是集合AED真机、仿真训练机、急救包、交互大屏、模拟人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且安装“一键呼救按钮”接入控制室甚至120急救中心,急救信息会第一时间传导到具备CPR+AED技能培训证书的附件人员手机上的智能化救护单元。盐都区红十字会执委会认为,这一单位是建立有效公众自救体系确保急救事件发生时公众真会用、真会救、真敢救的创新试点,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文明层次的责任行为,值得盐都学习和参照。

杭州急救微单元实地考察 (1)(1).jpg

下一步,盐都区红十字会将把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质量作为推动红十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行动,在镇、学校、社区、村居建设以应急救护一体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急救微单元,并强化实践,担当作为,切实提高人道服务的能力素质,并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补充、倡导公益这一原则,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在公共场所配备应急救护一体机行动中来,为提升院外社会急救成功率、不断增强全市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贡献力量。


[盐城市]盐都红会启动院前应急救护微单元调研和预布设工作

2023-04-18    来源:博爱盐都

因各类灾害、意外或相关疾病引起人心脏和呼吸骤停导致毫无预兆猝死的情况在国内外均较为常见。全球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约300万例,我国约55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这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而SCD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在猝死发生的最初6分钟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除颤。因心脏搏动突然停止,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瞬间丧失,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供血完全中断,身体进入临床死亡状态。由于大脑皮层能够耐受的缺氧时间仅为4-6分钟,在这之后脑部等重要器官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所以,心脏骤停后的4—6分钟内需尽快进行CPR+AED,尽快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近年来,社会各界敬畏自然、保护生命的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众对院前救护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公共场所AED等应急救护设备的配置和普及表现出很强的需求。各地也积极以为民办实事项目、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民众使用AED为进一步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实例也屡见报道。

红十字会作为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中均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而应急救护即对公众进行院前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用AED辅助实施心肺复苏(CPR)又是这一核心业务的重中之重。

在盐城市盐都区,区红十字会重点重抓院前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特别是2012年以来,把握省政府实施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为民办实施项目契机,推进每个家庭至少一人懂或者会用心肺复苏技能,红会工作人员全部受训成为培训师资,还在教育、卫健系统及社会爱心人士中接受报名和选拔参加总会和省红会专业培训成为救护培训师资,并在实践演练中选用骨干(目前骨干师资有20多人,在全市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包揽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常态化进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社区开展以CPR+AED、气道异物梗阻排除为主要内容的救护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初级救护员千余人(2022年达3000余人),群众性普及培训万余人(2022年近30000人),获评省先进集体。

从2019年起,区红十字会通过政协提案和项目申请方式,争取“救护培训及设备布设”列入2020年盐都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依照招标采购规范流程,投入70多万元,在全区14个镇(区、街道)的21个人员密集场所布设了立柜式智能AED,AED地图手机查询、立柜自带LED救护培训视频集中控制、日常播放功能全部上线,并与相关方面签订AED管护协议,鼓励指导建立管护志愿服务队,且专题举办AED管护使用培训班。2021年,区红会又为含市三院在内卫健系统24家医疗卫生单位及盐渎派出所各布设1台AED,龙冈镇政府也以项目化工作在辖区内的各社区村居和景区共布设了30台AED。2022年,区红十字会又在试点博爱家园和养老照护项目的社区和重点部位布设了AED。2023年1月,区红会负责的含在全区54所中小学各配置1台AED在内的“提升应急救护能力项目”列入2023年盐都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3月7日已在盐城市政府采购网公告采购AED意向,目前开启正式招标采购。

在着力推进AED 布设和CPR+AED培训工作过程中,盐都区红十字会执委会成员放眼全局,看到在AED配置呼声较高,配置点越来越多的当下,各地投放密度、推广方式、管理模式整体处于自发状态。配置不均匀,投放使用与院前专业急救网络缺乏有效衔接等重投放轻管理、重前期轻后期、重示范轻整体的尴尬局面和民众“不会用、不愿用、不敢用”问题还很常见,充分感受到AED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使用的学习及运维管护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红十字会组织而言,要在“ 使用方法学到位、需要场所配到位、平时运维管到位、应急取用保到位”四个方面发力,推动高效能实践闭环形成。当前,要在使用方法学到位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激发民众兴趣,提升培训效能。为此,区红十字会启动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调研和预布设工作。

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是指包含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CPR仿真模拟人、AED仿真训练机、师资端平板电脑等全套应急救护培训设备,便于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师资教学与自助体验相结合方式,运用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的学习、训练及模拟考试的单元。微单元其关键组成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研发、浙江国跃科技有限公司量产和技术支持的应急救护一体机,是集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包、交互大屏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该设备不仅能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AED巡检、耗材预警、使用监控、日志管理等远程管理功能,更通过环境营造、物联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应急救护设备查找、导航,呼救、急救知识学习等服务,还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体外自动除颤器训练机和一体机大屏互联,为使用者提供心肺复苏体验、学习、训练和模拟考核等人机交互功能。例如设置训练模式后,心肺复苏模拟人将与“应急救护一体机”联通,训练人员在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大屏上实时显示施救者的按压力度和频率,在监测到按压力度不够时,将语音提示按压错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以达到正确施救的教学目的。可以说,院前应急救护培训微单元是红十字会组织与时俱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模拟实景引导公众学习急救、学会急救、敢于施救的高效能单元。

早在2021年,盐都区红十字会争取支持,在盐城市第二小学共同着力建设含红十字会馆、生命健康体验教室在内的体验性、互动性功能较强的场馆,配置了智能AED和应急救护一体机,引起了师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家长也通过学校开放日活动实地体验CPR+AED模拟操作。2023年初,区红十字会又在紫金大厦写字楼备灾救灾中心布设运行一台应急救护一体机,来往办事群众和大厦办公人员对此好评如潮。

浙江杭州是全国第一家针对公共场所AED配置进行立法和实施的地市,救护培训工作力度和效能也走在全国前列。3月下旬,盐都区红十字会为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效能,专题到杭州实地考察包含应急救护一体机在内的公共场所微单元,深切感受到这种微单元以推广普及应急救护CPR+AED技能培训以及培养战备急救员为目标,是集合AED真机、仿真训练机、急救包、交互大屏、模拟人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且安装“一键呼救按钮”接入控制室甚至120急救中心,急救信息会第一时间传导到具备CPR+AED技能培训证书的附件人员手机上的智能化救护单元。盐都区红十字会执委会认为,这一单位是建立有效公众自救体系确保急救事件发生时公众真会用、真会救、真敢救的创新试点,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文明层次的责任行为,值得盐都学习和参照。

杭州急救微单元实地考察 (1)(1).jpg

下一步,盐都区红十字会将把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质量作为推动红十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行动,在镇、学校、社区、村居建设以应急救护一体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急救微单元,并强化实践,担当作为,切实提高人道服务的能力素质,并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补充、倡导公益这一原则,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在公共场所配备应急救护一体机行动中来,为提升院外社会急救成功率、不断增强全市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