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苏州100岁新四军老战士,捐出60万元积蓄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9日来源:引力播
从一名小学文凭的战地卫生员,成长为大学教员和军医;一生戎马,省吃俭用。5月9日上午,在自己的百岁贺寿活动上,新四军老战士何娴轩捐出积蓄60万元,成立了“何娴轩助学基金”。
义无反顾——奔赴战地救死扶伤
在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五干休所,记者见到了新四军老战士何娴轩。尽管百岁,她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1924年,何娴轩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她小学毕业读了两个月的中学,后因日军侵略中断学业。20岁那年,何娴轩看到《淮南日报》发布的招生简章,毅然离别家乡,辗转数百公里找到共产党游击队,成为新四军二师六旅的一名卫生员,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南征北战,何娴轩像男同志一样背着急救包行军、参与战地救护,特别能吃苦。时隔近80年,何娴轩追忆峥嵘岁月感慨万千。
她还记得淮海战役,千千万万的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舍生忘死、冲向前线。“记得有个支前民工抬下一个头部受伤的伤员,头上绷带缠得很好,也没流血。”何娴轩回忆,当时现场只有她一个医护人员。她打开缠在伤员头上的绷带,仔细查看才发现他的头皮已经变成了暗红色,原来是头皮上的毛根导致刺痛,如果不及时处理将越来越严重。
何娴轩找来镊子,为他拔下一个个毛根,再用盐水清洗干净头皮,洗干净后用绷带包扎好。看到伤员激动地朝她拼命点头,何娴轩才放心,觉得一颗石头落了地,“对得起这个伤病员。”
四角字典——见证奋斗蜕变历程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时刻听从党和军队的召唤。”新中国成立后,靠刻苦自学文化知识,仅小学毕业的何娴轩考入军医大学,并因成绩优秀留校,成为一名军校大学教员和儿科主治军医,实现了自身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何娴轩先后出资供养弟弟、侄女及多位亲戚读书直至大学毕业,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一生未婚未育,何娴轩把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与工作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何娴轩对这句话有切身感受,为了把枯燥晦涩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她经常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尤其是手边一本几乎翻烂的四角字典,成为功劳最大的“无声”老师。
这本四角字典历时近70年,封面换了四五次,几乎被翻烂,何娴轩至今非常珍惜。它见证了她的蜕变历程。
成立基金——资助家乡贫困学子
贺寿活动后,何娴轩通过苏州市红十字会,向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了善款60万元,正式成立“何娴轩助学基金”。
“当年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有饭吃、有书读。能帮助到优秀贫困学生,我很满足。”何娴轩说。
该基金为开放基金,安徽省天长市红十字会每年将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注入该基金作为本金。天长市红十字会负责该基金的执行。安徽省天长中学负责提供受资助学生名单,经天长市红十字会审核确定后,向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申请“何娴轩助学基金”救助资金。
受赠单位安徽省天长中学校长张兆红,对何娴轩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大爱之举,表达了感激。“这笔爱心基金将主要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希望他们可以感受到党的温暖,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何老的一片爱心。”